您好,欢迎您来到期刊发表!

教育类

所在位置: 主页 > 推荐期刊 > 教育类 >
开展社区家庭德育指导,走出家庭德育误区

来凤县大河中心小学 张勇
             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教育紧密配合的结果。一天中,学生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接受学校教育,剩下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社区里、家庭中。因此,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健康与幸福。在进行“乡镇社区学校教育与家庭德育协调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问卷、家访等形式,发现目前乡镇社区的家庭德育存在几个不容忽视的误区,极需得以正确的引导。
误区一:“不惹事生非,不出乱子,就行了。”——德育目标抽象、单一,要求不具体,德育观念陈旧落后。调查中发现很多家庭对子女的品德教育过于简单,只注重孩子的外部行为表现,只要在学校不打架骂人,在家里听从父母的指挥就行了,至于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品德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对孩子现在心里有什么想法等有关儿童少年的品德心理问题从不过问。或者,对于上述问题,有部分家长则从未听说过,也不曾考虑过。即使有考虑的,也只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非智力因素则可次之。
误区二:“棍棒底下出孝子”——德育方式简单、粗暴。有些家长在谈到如何纠正孩子品德行为中的一些问题时说,“在平时我们经常教育孩子什么该做该学,什么不能做也不能学,如果屡教不改,我们只好武力镇压,狠狠地捧他一顿,让他记事。”这多半表现在对12——16岁的男孩身上。这些家长在教育子时常常这样说“想当年,老子生活在‘吃不饱,穿不暖,冬天上学光脚板’那样的环境都还努力读书,回家还做许多你们现在想都想不到的苦活儿,你们现在的日子还不好过吗?”家长们按自己的思维定势去教育、改造孩子,希望子女实现自己当年的理想。对孩子的衣着、发型、交朋结友等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强迫孩子学这个习那个。稍有不慎,就是一顿臭骂,或是挖苦、讽刺,弄得孩子惶惶不可终日,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与此相反,有42%的家庭则对孩子宠爱过度,百依百顺,要什么买什么,千方百计满足“公主”或“少爷”的需要。
误区之三:“细娃莫管大人事,哪里好玩哪里去”——德育环境不良。
调查、走访中发现,很多家庭德育环境不良,影响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①:农村剩下劳动力大量涌入沿海城镇打工,子女丢给祖父母代管,而祖父母由于年迈合体衰和知识水平有限,只能保证不让孩子冻着、饿着。
②有的父母经常窝里斗,三天一架,两天一吵,弄不好又离婚,造成孩子心灵创伤。
③有的家长沉迷于打麻将、斗地主、“三缺一”时还叫孩子作“替补”,或火气差时让子女帮忙“挑土”提火,这样的环境能让孩子形成优良的品德?
④有的家庭铜臭味很浓,整天围绕“钱”做文章,孩子耳濡目染,也学会了生意场上的欺诈。
⑤有的领导干部在家中当着孩子的面收授贿赂,孩子也学会了“拉关系”“走后门”。
⑥还有的家庭和邻里关系弄得很僵,今天和赵家吵,明天与钱家争,末了还躲在家里说孙家的不仁,骂李家的不义。
……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当前家庭德育过程中存在的几个比较突出的误区,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心理障碍等问题既是乡镇社区家庭德育的又一误区,也是一片盲区。学校德育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已受到家庭作用的负面影响而冲淡。家、校德育的差异已迫切需要我们开展社区家庭德育指导,更新家庭德育观念,提高家庭德育水平,使家庭德育走出误区,切实与学校德育紧密相联,互为补充,以实现德育效果的最优化。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家庭接受德育指导,走出家庭德育观念上的误区。
在少年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中,家庭是基础,学校是核心。为此,学校和教师首先要与家庭和家长沟通情感,达成共识。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十分注重师德培养,树立“服务优、质量高”的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学校的温暖,以校为荣,以校为家,安心在学校读书,把老师当自己的亲人。学生如果在学校生病或出现其他意外,全体教师都有责任关心、护理。这样,才能让家长对学校放心,对教师信任。“亲其师则信其道”,只有家庭与学校的距离近了,家长与教师的感情沟通了,家长才愿意接受我们的指导,从心底需要我们的帮助。
其次,要掌握家庭实情,理解信任家长。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当深入社区,深入家庭,了解每家每户在德育方面的综合因素,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帮助解决某些具体困难。要尊重家长,对学生的品德问题要和家长一起分析,实事求是地找原因,共同研究教育方法,不要把责任推卸给家长,对学生在校的情况不能只报喜不报忧,或报忧不报喜,对学生的要求也要和家长一起确认,过高可能使家长失去信心,过低,则有可能放松要求。总之,在各方面既要考虑到家庭德育的不利方面,又要充分相信家庭、家长的德育能力。
再次,要把握德育特点,更新家庭德育观念。要让家长明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德育不只是为了个人幸福、家庭幸福,更重要的是把子女教育好了,能增进社会的进步、稳定和祖国繁荣、发展。在许多方面,家庭德育的功能是学校德育、社区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因为家庭既负责子女的衣、食、住、行,不管子女的德、智、体、美、劳。学校和社区教育所触及不到的也要家庭父母来管。我们要注意到家庭品德教育复杂性的特点:①大多数初为父母的家长,没有教子养女的经验,没有经过专门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边养边教,顺其自然;②父母和子女常在一起,心爱孩子甚于他人,有的溺爱孩子,威信不高,心有余而力不足;③家庭成员要求不一致,久而久之,家长会有“教而无效,放而不忍”之感;④左邻右舍的环境良莠不一。因此,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家庭和家长更新德育观念,提高对家庭德育的认识,走出德育观念上的误区。
二、导之以行,授之以渔,努力提高家庭德育水平,走出家庭德育方式方法的误区。
作为家长,没有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健康成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一个家长的共同心愿。但是,大部分农村学生家长(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除外),自身的思想境界、觉悟程度和认识水平都不是很高,他们一天的劳动任务繁杂,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子女进行品德训导,即便有,对德育的方式方法也不是很清楚,他们迫切需要得到学校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者应该教给家长一些具体的德育方式方法以及一些应遵循德育原则,以提高家庭德育的水平,走出家庭德育方式和原则上的误区。
1、正面教育,以理服人。父母对孩子要循循善诱、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诲,使得父母与子女在感情上融洽、沟通。绝对不要动不动就是叱责或鞭打,要求孩子绝对服从,不容孩子申辩、狡嘴。这种打骂方式只会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和反叛性格,孩子或故意捣乱以示报复,或整天孤寂沉闷、郁郁寡欢。
2、榜样示范,以身作则。家长应充分认识到“身教重于言传,因此,在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自己则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示范。首先,要主动孝敬子女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关心帮助邻居。在平常的劳动中,表现出任劳任怨,甘愿为家里或为邻里奉献,不图回报;其次,在劳动之余,应多读书报,终身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德育理论。一来可以很好的辅导子女的文化课学习,二来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子女沟通、交流情感,还可以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出适合自己家庭的德育路子。再次,要营造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家庭中的成员不要沉迷于麻将、斗地主;也不能醉心于发财梦,更不能成天在家里挖空心思地想办法与别人拉关系,或在家里无所事事,不艰苦创业,却怨天尤人,痛斥世道不公等,这都将给孩子带来最直接最严重的影响。
3、积极鼓励,适当批评。世上无完人,何况是小孩子。家庭德育过程中要帮助孩子发现其自身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改正不良的习惯。从肯定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入手,通过表扬与鼓励,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出其缺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好的表扬抵得上一百个批评。如果老是把眼光盯在孩子的缺点上,会使孩子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从此破罐子破摔。批评时,要注意不能捕风捉影或过分夸大,态度要严肃认真,要出于责任感和爱心,不能大发雷霆甚至于拳脚相加;还要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间,讲究批评的艺术;不要当众指责,也不能吃饭时教育,不就事论事,要找出原因。
4、严而有格,爱而有度,遇物则诲。这是家庭德育应遵循的原则,不能把子女供在金字塔的顶端,要正确对待子女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帮助子女面对各种挫折。利用日常生活中某一适合的动机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

客服微信:
Copyright © 2008-2022 期刊发表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期刊发表
Power by DedeCms